春風拂過官路營村新綠的柳枝,鄧州市桑莊鎮“大成紡織捆包繩加工產業002聯結點”的紅色廠標在晨光中格外醒目。隨著從江蘇連云港駛來的重型卡車卸下12噸原材料,廠區外等候的三輪車隊伍瞬間沸騰——這個總投資百萬元的產業項目,正以“一根繩”為紐帶,編織著桑莊鎮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家門口的幸福:
從“家庭主婦”到“產業工人”
在車間臨時搭建的培訓區,53歲的李振亞正演示捋線接繩的技巧。“試運營時領了900斤原料,兩天賺了135元。”這位曾因照顧老人無法外出務工的全職媽媽,如今已成為村里的“技術能手”。她展示著新領的1800斤原料告訴記者:“現在每周能掙400多元,等正式投產后還能漲工資!”
企業負責人楊書珂介紹,項目特意設計了“原料配送+居家加工+集中質檢”的模式。“我們根據農時調整生產計劃,讓村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實現穩定增收。”目前,首批200名“家門口的產業工人”平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最遠的來自15公里外的鄰鎮。
產業升級:
從“一根繩”到“產業矩陣”
早晨,廠區外等待交貨的三輪車已排成一里多長的隊伍。
更令人振奮的是,該企業正與蘇州某電子企業洽談合作,計劃年內引進智能電子元件加工項目。“新項目將提供月薪3000元以上的崗位,讓更多年輕人愿意留在村里。”楊書柯介紹。
“我們已為已返鄉創業需要擴大規模和即將返鄉創業的企業預留了50余畝發展用地,未來將打造‘初級加工、電子制造、物流倉儲’的產業綜合體。”該鎮鎮長高書舉介紹。
鄉賢反哺:
從“東南飛”到“歸雁鳴”
“我們選擇輕體力、易上手的捆包繩加工項目,就是要讓留守群體在床頭、庭院、地頭都能賺錢。”楊書柯,這位在外打拼20多年的企業家,看到了家鄉為企業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帶著市場資源和技術經驗返鄉創業。
不僅如此,桑莊鎮創新實施“鄉賢回歸工程”,通過建立“親情聯絡站”“創業服務站”,吸引30多名在外鄉賢返鄉投資。“這些帶著資金、技術和市場的‘新鄉賢’,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該鎮黨委書記崔鐘菊說。
黨建引領破題:
產業聯結點串起“產村融合”
“我們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崔鐘菊指著廠區外的黨建文化墻介紹,作為落實鄧州市“八大行動”中“產村融合行動”的實踐項目,官路營村“1+N”產業體系以大成紡織為龍頭,帶動周邊村組(社區)發展來料加工產業,讓留守群體在家門口實現“庭院就業”。
“在桑莊鎮,‘一根繩’不僅是產品,更是鄉村振興的連接線。當黨建引領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當鄉土情懷與現代市場深度融合,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家門口的就業崗位,更是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這種‘產村融合’的生動實踐,正在為鄧州建強副中心、打造增長極注入強勁動能。”崔鐘菊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紡織服裝機械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近日,山東鄆城某紡織公司的會議室內,一場由經緯智能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緯智能”)舉辦的“經緯細紗機鄆城技術培訓會”如期舉行。
- 2025-04-24 13:26:43
- 4202
-
1-2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營業收入6873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總額183億元,同比增長0.3%。
- 2025-04-07 13:43:05
- 15416
-
福建紡織揚帆起,行業再鑄新引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一行赴閩調研
3月28-29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一行深入福建開展面向未來產業發展的主題調研,行程橫跨尤溪、永安、長樂等地,走訪了六家極具代表性的紡織企業,以企業家交流與現場參訪相結合的調研緊湊高效方式,深度了解福建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為全國紡織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總結經驗和探尋方向。- 2025-04-03 10:06:50
- 15608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