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杯紡紗技術的工藝
全自動轉杯紡紗技術是目前zui成熟的新型紡紗技術,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棉紡織行業“十一五”科學與技術進步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大力推進采用全自動轉杯紡紗、緊密紡紗、噴氣紡紗等新型紡紗裝備,并指出中高支轉杯紡紗技術是棉紡織業今后工藝技術的創新點。那么,轉杯紡紗技術到底有哪些工藝優勢,使之受到如此關注呢?
迅速發展的理由
在各種新型紡紗方法與技術中,轉杯紡紗由于其技術和產品的實用性,得到了大量的推廣與應用。從1965年捷克研制成功*臺KS-200型轉杯紡樣機到現在,已有40多年的歷史,轉杯紡產品從初期的粗布、鞋面布、臺布等,發展到今天的牛仔布、燈芯絨、細布、府綢以及針織品等,各種非棉產品也在積極地開發中。
目前,全自動轉杯紡紗技術紡杯速度已達15萬轉/分,紡紗速度為200米/分,是環錠紡的6~10倍。據專家介紹,轉杯紗有兩大特點:*,原料通過開清棉、梳棉及轉杯紡紗機等開松排雜裝置,可排除原料含雜總量的90%左右,因此,成紗含雜比粗梳系統生產同號環錠紗要少。第二,通過二道并條,可降低熟條的重不勻率,尤其在轉杯的凝聚過程中,可獲得較高倍的單纖維并合作用,因此,轉杯紗的長短片段不勻率明顯比環錠紗低。此外,與同號環錠紗相比,轉杯紗千錠斷頭降低約66.76%,織機產量提高約33.3%,坯布一等品率提高約l0%;而且轉杯紗結構蓬松,吸染率高,產品色澤鮮艷。
在純棉中、粗支紗領域,我國轉杯紡技術已發展得較為成熟,尤其是純棉粗支紗的大部分生產份額已為轉杯紗所替代。根據國外轉杯紡產品的分布情況看,轉杯紗用于機織外衣類的占23%,用于針織服裝類的占42%。由于轉杯紗具有條干均勻、接頭少、結雜少、彈性伸長大、耐磨性能好等特點,使之特別適用于開發針織品。目前,較成熟的產品有起絨針織物,它通常有單面絨和雙面絨兩種,可用于制作絨衫褲、運動服、外套等。
雖然當前非棉類產品的轉杯紗生產比例還較小,但專家認為,其開發前景很廣闊。首先,原料資源很豐富,繅絲廠的下腳料、毛條廠的精落毛及短羊毛、苧麻紡紗廠的精落麻、次兔毛及棉型化纖等都可以用來作原料,轉杯紡對這些長度差異大、含雜多的原料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其次,轉杯紡適宜于生產粗支紗,而粗梳毛紗、苧麻紗等的紗號,正好適合轉杯紡的粗支紗范圍,而且號數越粗,產量越高,經濟效益越大。
正是具備以上這些優點,“十五”期間,我國轉杯紡發展較為迅速。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統計,2000年全國擁有轉杯紡62.38萬頭,2005年發展到147.2萬頭,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而使轉杯紡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有了快速提高,同時,也大大拓寬了轉杯紡的應用領域。
適紡支數需提高
盡管轉杯紡產品的開發領域不斷拓展,但我國主要還局限于粗支紗的加工。紡紗企業用國產轉杯紡紗機平均紡8~10支,用進口設備平均紡12~16支,16支以下的紗支約占80%,而上轉杯紡的平均支數達21~32支,21支以下的紗支比例不足50%。專家認為,我國轉杯紡如仍局限于粗支紗將無更大的發展前途。正因為如此,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將中高支轉杯紡紗技術列為“十一五”期間科學與技術進步發展的關鍵項目之一。
專家介紹說,從設備情況來看,如果要提高轉杯紡的適紡支數,發展抽氣式轉杯紡紗機是一個方向。因為在抽氣式轉杯紡紗機中,轉杯無排氣孔,轉杯輕、薄,負荷小,適宜于高速,此外,抽氣式較小的轉杯負荷也有利于采用雙圓盤式間接軸承、空氣軸承等,從而更有利于轉杯的高速化。當然,除此之外,抽氣式還具有排雜效率高、杯內塵雜積聚少、負壓穩定且易控制等優點,可使紡紗和成紗質量較自排風式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穩定。
當下的機械普遍采用了無機械接觸的軸承,如空氣軸承、磁性軸承等,大大減少了高速回轉時的磨損和動力消耗,降低了運行成本,也使轉杯速度達到10萬轉/分以上,高的甚至可以達到15萬轉/分,出紗速度高達220米/分。為了適應高速生產,自動和半自動接頭也正在普及應用,轉杯紡生產效率的大大提高,為轉杯紡能經濟地生產中高支紗提供了條件,擴大了轉杯紗的實用紡紗支數范圍。
據了解,國內生產的轉杯紡紗機已發展到半自動接頭,抽氣式轉杯速度可開到8萬~10萬轉/分,“十一五”期間主要需解決好半自動接頭控制技術和紡紗產品的接頭質量。關于棉紡轉杯紡工藝技術和紡紗杯自動接頭技術,國內紡織大學已有基礎研究,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建議,進口設備應在棉紡企業技術改造規劃中帶頭實施。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